2025
五月
21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四十九集:中古教会历史概況─教會发展演变的情形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朝圣之途》节目。《朝圣之途》节目从开播以来,一直到上个星期为止,我已经为各位把古代的教会历史简略的讲完了。从今天开始,《朝圣之途》将引导您进入中古时代的教会历史。在今天的节目一开始,我就先将中古时代的欧洲历史做个概略的介绍,然后再配合时间的先后,一一的为您说明中古时代教会发展演变的情形。
我们天主教自从耶稣基督升天的时候,亲自向门徒们颁下了往训万民的命令之后,门徒们也就遵奉师父的训令,在五旬节,也就是圣神降临之后,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开始了他们传教的使命。而在罗马帝国境内,与政府的迫害和教难奋斗了两个多世纪,殉道圣人的鲜血所浇灌的教会终于获得了胜利。成为合法的、受政府保护的宗教,皇帝本身也皈依了圣教会。最后,帝奥多西更宣布天主教为帝国的国教。
但是到了第四、第五世纪之后,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西罗马帝国步上了衰亡之途。在这个之前,是罗马帝国把地中海周围的地区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西方的文明世界。国力强盛,如日中天,帝国盛极一时的时候,也正是种下衰亡的种子的时候。社会秩序、风俗习惯,随着日趋败坏。国力日衰,无法遏阻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的败亡。
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天主教负起了维护文化、教化蛮族的责任,成了近代欧洲各国在形成期间的孕育者。教会的精神和礼教思想深入民间和一切制度当中,成为欧洲一致的精神。一直到欧洲各国成长起来,才逐渐的脱离了教会的扶持和监护。而这种进展也直到十五世纪的末叶才告完成。西方的历史学家就称这段漫长的历史为中古时代。
有些人把欧洲的中古时代和所谓的黑暗时代混为一谈,这种看法未免是太简单了。欧洲中古时代绵亘了1000多年,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南朝刘宋到明朝的初年。在这段时期中的东西,双方历史都相当的错综复杂。
我们可以把中古时代再分成前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中古前期大概是从第五世纪到第十世纪,无政府的战争导致了蛮族的入侵和文化的衰退,伦理道德、理性生活也随之低落。而后不久,蛮族纷纷规划,因而也奠定了中古时代后期历史的基础。圣教会不计任何的千辛万苦,耐心的教化蛮族。教会不止是把宗教的信仰传给他们,而且还把拯救出来的文化遗产传授给蛮族。蛮族也以热烈的心情接受了各种新奇的事物,同时,各蛮族也以其本身的特性予以融合和适应。到了查理曼在位的时候,他把罗马人跟日耳曼人联合在一起,再度的统一起来。疆域包括了古代罗马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公元800年,教宗良第三世亲自为他加冕而称帝。在历史学家看来,查理曼的帝国是教会领域和文化领域复兴的标记。可惜,查理曼死后,他的帝国只是昙花一现。
公元814年,帝国再度分裂,欧洲又陷于无政府的状态。封建制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的形成。好在是教会仍然继续的发展,并且影响所及还深入到各国的各种制度。而传教运动也进入了欧洲的东部和北部,这是古代罗马帝国从来没有征服过的地区。
中古时代的前期,东方的教会并没有遭到日耳曼蛮族的入侵,所以能够继续保持着已有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到了第七世纪的时候,却遭受到阿拉伯回教徒的严重侵扰。教会的内部又有因为敬礼圣像所引发的纷争,以及过分的保守,教会的力量也跟着衰微了。那些由于误解,而长久以来反对西罗马拉丁礼教会的人更加的无法相容,终于造成了东西教会的分裂,而且这样的分裂还一直持续到现在。
中古时代的中期,历史学家称他为中古文明的极盛时期。这段光明的时期,确实是在十一世纪的末叶方才开始的,大概维持了有150年。圣教会在这段时,期面对着政治的权利,更赢得了自主的权利。教宗的权威也超出在帝国之上。教宗在教会内的影响,以及他与各国政府之间来往的权利,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地位。教会统治着公共和私人的生活,意思是说,无论团体或个人的生活,无不以教会所制定的伦理精神作为规范。并且,在属于文化的一切层次上,教会也成了无与伦比的领导者。神职班的革新,使宗教生活在日新又新的方式下奋发前进。
十字军东征与回教徒之间发展了一场接一场的战争。重要的传教事业、神学杰作、罗马式,歌德式宏伟教堂的兴建等等,这些都是西欧民族的充沛活力。在教宗的领导下,综合起来的表现。虽然理想和事实之间的对比往往很严重,有着很大的距离,但是教友们的精神却成了百姓们的共同精神。这种精神贯穿渗透了当时的一切事物,而且还使教会更加的丰富。
中古文化的第三个时期,就是中古文明的衰落期。十四和十五世纪,欧洲又开始了一场重大的变化。民族主义兴起,各国争相独立,互争领土,逐渐地冲破了教会的规范。而教会呢,也因着西方的分裂而发生了危机,教会越来越需要去面对新思潮的挑战,而且也可以感受到,日后的宗教改革运动已经露出了端倪。
经过了我们对中古时代的概略说明之后,我将要更深入的为您介绍一下中古时代各个时期的教会情况。在一段音乐之后,就先为您介绍中古时期在北方蛮族入侵时的教会情形。
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界限并没有明显的画出纯罗马世界和纯蛮族世界两大地区。而早在公元前第一世纪,也就是我国西汉武帝的时候,罗马人和蛮族之间就已经发生了关系。双方的文化也已经相互影响。到了第四世纪,在罗马的军队里面就已经雇佣了不少的日耳曼佣兵,有的还甚至于达到大元帅的职位。在罗马元老的农庄里,也有很多日耳曼奴隶和佃农。罗马的商人,他们经常的往来于帝国和蛮族地区。而蛮族的子弟,有以人质的身份接受罗马教育的人也不在少数。再者,高卢和不列颠两省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是罗马和赛尔特文化的混合。因此,罗马的文化必然的也传到了帝国政治界限以外的地区。帝国以外的蛮族,则以他们所在的地区和帝国之间距离的远近,受罗马文化影响的深浅而有程度上的不同。如果罗马人真的有意并且有计划的传播自己的文化。那么蛮族所受的影响自然也就会更大。但是罗马人太短视,是以政治为重,对自己不能有效统治的地区就不感兴趣。
第一个负起传播罗马文化的,竟然是天主教的传教士。但是,这个时候的蛮族则已经深入帝国内部,分疆划地建立起所谓的蛮族列国了。就历史学家的记载,我们知道日耳曼人最早的老家是波罗的海西部沿岸的地区,也就是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以及现今德国北部沿海地带。东边到达奥德河,就从这个范围,蛮族逐渐的向南延伸到中欧。
耶稣基督诞生的公元初年,他们已经占据了现今的德国,又从这儿向西和向南延伸,却受阻于罗马。但是向东南的发展却丝毫没有受到阻力。因此,东翼的日耳曼部落经过今天的波兰和乌克兰,定居于黑海以北的大草原。公元第四世纪的时候,日耳曼人西起莱茵河,东到顿河,面向罗马,虎视眈眈,等待机会向南发展。莱茵河的下游有法兰克人,上游则有阿勒曼人,而马可曼人占据着今天的波西米亚一带。汪达尔人,日比代人则是居住在今天的匈牙利平原。由匈牙利平原以东直到顿河之间的是歌德人。居住在法兰克人北方,也就是今天的德国西北地区的有萨克逊,而盎格鲁人跟日德人则是居住在日德兰半岛。萨克逊的东方住的是苏惠维人。在东就是伦巴人居住的地区。上面这些个人并不是指的是一些不同的民族,而是指同一民族,只不过是由于语言跟风俗习惯不同而产生的部落,他们同属于一个日耳曼民族。
那么,根据学者们的猜测是这样的。在民族大迁移以前,日耳曼人在语言跟风俗习惯上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可是在迁移的过程当中,各部落之间失去了联结,因着孤立,逐渐地形成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而且每一个部落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必须要改变生活方式,也就逐渐的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出现了许多日耳曼民族的支派。最值得注意的倒不是各部落之间的差异,而是东西日耳曼人的差异。西部的萨克逊人、苏惠维人、法兰克人跟阿雷曼人,他们仅仅只南迁到和原居地的地理环境大致相同的地区,而且还跟居留在原地的盎格鲁人和日德人保持着不少的接触。可是东部的伦巴人、汪达尔人跟歌德人则迁移到了地理环境完全不同的地区。匈牙利平原和黑海以北的草原比较适合游牧生活。所以迁到这个地区的日耳曼人成为卓越的骑士而以畜牧为生。而且,临近的俄罗斯草原早已经成为斯拉夫农民、希腊殖民和亚洲游牧民族争逐的地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不同的民族先后占据了这个地区,而也先后又被更强的民族所驱逐。歌德人征服了先前的民族,他们用武力统治了一个还有许多不同民族的混合地区。
我们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像使用的器具和武器等等,约略可以指出日耳曼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的路线。又根据实际历史的记载,像凯撒所传的《高卢记》、泰西塔斯所写的《日耳曼》这些书,再再提醒罗马人对强邻压境的警觉。但是,从泰西塔斯以后的蛮族入侵的300年历史仍然是空白无知的。当日耳曼定居帝国之后,他们的法律大多都是根据古代习惯编辑而成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斯堪蒂纳维亚等民族文学作品,他们的内容大多属于大迁移时代。从这些残缺的资料,我们可以约略窥见到早期日耳曼人的文物制度。
不过今天的节目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了,我就留待下个星期节目当中再为您继续报道,欢迎您下个星期继续收听《朝圣之途》节目。最后,让我祝福您平安愉快,更愿天主的恩宠伴随着您,再见!
